【纪录片/BBC】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 (2014)

作者: 哔哩哔哩纪录片分类: 科学·探索·自然 发布时间: 2017-06-27 16:08:01 浏览:5166940 次

【纪录片/BBC】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 (2014)

Proponderance:
1、计划报废,将产品做成易损品;2、不断推陈出新,使人对现状不满,不停购买;3、出售安全属性等,利用人类本能;4、广告制作中以消费者焦虑为目标,贩卖焦虑,恐惧式营销,唤醒焦虑再提供一个解决之道;5、将儿童超级消费者的计划,故事性与授权制的销售,如漫威;同时利用小孩意见对家长购物决策的影响力,针对孩子做广告;6、将成年人变成孩子一样,成为模范消费者,怂恿成年人释放童心,漫展、周边,成年人与儿童消费市场的界限消失,游戏,成年人更爱暴力行动游戏;7、新的销售方式:创造“粘性行为”,如尼奥宠物游戏,玩家反复登陆查看状态,不断回到游戏,商家在这种网站上投放广告,甚至植入游戏内容(植入式广告);8、rewards、levels、achievement,挑战与激励并存,用成就激励玩家不停地玩,利用人类天生追求奖励的本能;将这种游戏策略用到市场营销中,游戏化,如集卡,将消费本身变成游戏;9、成年人消费会更谨慎和犹豫,信贷制改变了这一切,信用卡,即时消费主义,消费欲望被释放并且更容易接受高价,暂时忘记购物欲付款间的紧密联系,现金的拿出会让人感到痛苦;信用卡利用人们对未来的积极预期,促使成年人像小孩子一样消费,我想要并且现在就要;10、互联网与支付软件,让购物更轻松,省去会让消费者迟疑的中间环节。

【回复】说的游戏上瘾机制,以前西方是老大哥,但现在腾讯分分钟教他们做人。[吃瓜][吃瓜]
【回复】回复 @丿狸猫 :对很多商品并不是这样,比如鼻祖级的灯泡:造一个灯泡用到的合金总共就那么多,很稀有或高成本的成分始终很少,调整其配比对成本没有什么影响。其它的部分也一样,电路很简单,底座成分很普通,外面的玻璃也不是啥特种玻璃,对其中一个或几个稍作调节可能连设计成本都没有多多少,但所有改动加起来是却是寿命上的巨大差距。 但是寿命长的灯泡依然有啊?当然有,毕竟技术和成本都不过如此。但是当普通灯泡全都变成低寿命已为既成事实,消费者别无选择时,这些“长寿”灯泡就能以以前卖不到价格 作为高端商品卖出去,而且到底给多少寿命,定多少价格就自由多了。 我不否认这种策略更灵活自由,但是这种灵活和自由是属于卖家的。被剥夺更好的选择,只能从差和更差中做选择的自由,并不算真正的消费自由。
欧几里德丶:
b站受众年龄在14到25岁,其中非常非常多的人目前根本不具备创造收入的条件。而这种纪录片最适合给大学年龄段的人看,因为中国普遍提倡勤俭节约,老一辈的人根本不可能向视频里那样花钱。然而现在大学生不同,各种花呗,白条,**乐,果贷,盯着你消费观没形成使劲对你洗脑。舔狗文化,营销文,“爱她就要给她想要的”,“舍得给你花钱才是真的爱你。”我想说的是,这种消费观念不止会让你在以后人财两空发,还会彻底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甚至爱情观,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在你以自己身上所用物品为荣时,你已经被洗脑。 所以这种纪录片,我毫不犹豫选择三连转发,我被坑过,懂的自然懂。

【回复】悲哀的难道不是那些深陷消费陷阱的不会看,看的反而是那种不太容易被欲望左右的人吗?
【回复】回复 @不和five说废话 :穷大学生更要警惕,稍微有点钱就报复性消费,补偿自己,以至于最后存不下钱。
【回复】大学生表示很受用!(因为穷被宰的不多但意识到不对已经开始改了)
鹿人马甲:
第一集讲述了计划报废,从最开始的电灯泡💡寿命,到电子产品的迭代升级,给你一个满足欲望的借口。第二集讲述了利用人性的弱点,死亡,安全感,衰老,恐惧,虚荣等情绪,再兜售这些情绪的解药。第三集则讲述了,把消费者年龄下线拉到儿童段,影响儿童的消费习惯,并鼓励和引导成人心智低幼化。即刻满足,新兴的支付手段,更是让消费的过程简约,消费疼痛感降至最低。韭菜一茬又一茬,经济市场繁荣。可笑的是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制造者,又是消费者。营销时,希望利用所有的手段,促进公司盈利。消费时,希望奥卡姆剃刀时刻提醒自己。

【回复】计划报废想解挺简单的,你需要一双灵活的手就好了,弄明白了自己修东西可比换好多了 什么?更新换代?超频大法好啊(°∀°)ノ 第二条...你需要淡定乐观的心态 其实最终解法只要一条就够了,没钱(°∀°)ノ
【回复】真的是自从用手机支付后,都不会想到自己花钱花得大手大脚( ´_ゝ`)
【回复】回复 @无敌扎蹄 :在前几年手机还是螺丝封装外科的时候,可以十几块买一套工具再加上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就能自己维修手机; 现在绝大部分手机都是用胶粘结前后面板,需要用热风枪,翘片,吸盘等等工具,大大增加了自己维修的成本; 归根结底还是厂商不希望我们维修手机,而是希望我们更换新产品,掏光我们的钱包[大哭]
婧吉糕:
小孩子糖吃的越多,越喜欢甜食。如果小时候吃的甜食较少,那么成年之后对甜食的渴望也会相对小很多。美国的零食饮料的含糖量要比其他国家大很多,美国的奥利奥至少比国内的甜出一倍,再加上大部分人从小就没有节制的吃各种含大量糖的食品,因此产生的健康问题也特别的多,然后等这群人中年老年了医疗行业又可以大赚一笔。

【回复】所以简单说就是国家都给我们安排的明明白白的(`・ω・´)
【回复】国内的奥利奥我都觉得比较甜。。[正经人_惊]
【回复】不完全是吧,我小时候吃的糖很少,长大也超喜欢甜食呀
Z国想移动:
本片讲的是不要 无节制 的消费,而不是 不要 消费。希望评论里的某些人放聪明点

【回复】一刀切思想还是深入人心
【回复】现在的风气就这样,一边倒的往往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毕竟大部分人懒得深入辩证地思考问题,或者说缺乏这样的能力
【回复】回复 @B站林书豪丶 :zz吗,不要无节制的消费,无节制听不懂?没学过语文?
士大夫爆炸:
港真,看完还固执地自以为理性精明,不认清自己的蠢、被商家操纵的事实,纪录片白讲了。要知道片里讲的只是冰山一角,套路还层出不穷。商家最喜欢自以为是的消费者

【回复】只要有「消費」……就是在被商家「套路」……來自一位沒得犬夜叉也沒的藍票更沒得頭髮的癢癢鼠玩家………(・◇・)
【回复】我觉得苹果已经把套路做到极致了
【回复】或多或少而已,这是自愿的,而且我们可以做少的哪一方就是了
刘星闪闪:
你以为你的三观真的是你自己的吗?也许你现在的三观可能就是某个资本事先灌输给你的。小学、初中我的三观来自于父母、学校和电视,高中我的三观来自于微博和QQ空间,大学我的三观来自于公众号,现在我的三观来自书本、知乎和纪录片。现在的三观也不一定是多么准确,越是了解社会、人类、教育本质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多观察多阅读多反思,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至少面对文化洗脑的时候可以提高警惕。

【回复】是真的,三观绝对是逐步完善,且容易被环境影响的。而对于我的父辈来说,他们那会三观的建立来自国家领导的指令,其实就是上层控制下层的思想。虽然这种方式对于当时刚建国的中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回复】回复 @黄焖排骨不加辣 :是的,个人认为三观这东西对个人而言没有绝对正不正,看自己接触到的和接受的是什么了。但对社会、对国家或者某些团体而言就不一样了。那些塔顶的统治者会树立一些用来控制下层群众的思想道德规范,对团体内的人而言违背了这些思想道德规范就是异类,有害,三观不正。
【回复】我三观不正,而且我无法理解道德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谁灌输给我的,我思考的也很多,阅读以前一直在坚持(最近不怎么读)。我也研究阴谋论,发现只要是独立思考就会迷茫,最后我才知道思考是不存在的,思考只是人们因高傲自大而产生的幻觉
潘紫幽pzy:
看完这片你绝对不会乱花一分钱,,每一集都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讲述了生活中那些诱导我们消费的因素,甚至是陷阱。。 为了刺激大家消费,所有的商家都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消费者的各种心理弱点,都被他们玩弄于股掌,用在了营销策略中,,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帮大家解开「当局者迷」的困惑,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购买欲。不要一到花钱的时候,就想着买最新的、最贵的、最好的。毕竟,最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回复】在消费和投资方面,我认为好钢要用在自己真正需要的刀刃上,而且要真正达到物尽其用和物超所值,过度浪费和过度抠门都是矫枉过正,皆不可取!
【回复】回复 @拖家带口暗中观察 :上面说的那么多有用处的话你一句都没听到,就听到这一句绝对不会???
【回复】不可能的,你最多只能管住你自己一部分的消费,很多不是你自己做主的,你要结婚你女朋友要求买钻石戒指,你买不买
追梦少年刘有钱:
消费主义如今普及到什么程度呢,以我个人经历,我的高中同学月收入三千但是贷款买了三十几万的车,我的亲戚三千死工资却整天想着换车,我的朋友实习两千工资花呗欠上千,买了六千的手机,然后对拿三千块手机的我说你太落伍了,我一直跟他们说我目前不会买车,即使工作稳定了我最多买个十几万的车,有成就了另说,我一直在表达车是消费品太亏,但绝大部分人都笑我一句“你不懂”,说了那么多,我想表达的是:消费主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十分普及,尤其是如今的网络,即使再底层的人也可以轻易看到社会较高门槛人群的生活,这更加刺激了这种观念的普及与发展,真正理性的人反而成了异类,被大众所排斥,这种来自环境的压力,会对人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即使是理性的人也可以会因此而改变,夸张但又真实的说,这是一个邪恶最终战胜正义的故事

【回复】世界已经变了,车已经不仅仅只是用来代步的了,手表也不是拿来看时间的了,房子不光是用来睡觉的了,篮球鞋也不是买来穿上打篮球了,等等等等。它们的附加价值已经超过了它们的本身的价值了!
【回复】我虽然是一个00后,但是我还是觉得多大能耐吃多少饭,别超过自己的能力消费,可能我是个伪00后吧[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我交往过一个女生买不起苹果手机就让她爸分期买[捂脸]我舍友买的鞋挺贵到处显摆,可实际呢饭都快吃不起了[捂脸]我弟妹花呗都分到2022年了还住五星、拍汉服、吃喝玩乐潇洒的很。她还不上钱就找我借,然后配上“不问明天”的朋友圈继续潇洒,服了[捂脸]
墨喵的僵尸粉:
他们不经常买我们的产品怎么办?那就把产品变得脆弱易坏,让他们不得不买; 他们不想买我们的产品怎么办?那就利用他们的虚荣,焦虑,恐惧给他们制造一个买的理由; 他们好像还是能抵制住诱惑?那就把他们变成小孩子,告诉他们:“你想要什么,就应该立刻得到什么。”并且确保他们能立刻得到,哪怕他们可能负担不起。

【回复】总结的很好,通俗易懂。
我是鱼见见:
妇女节就妇女节…… 还女神节…… 女神在我眼里都快成贬义词了

【回复】妇女节是庆祝**女性经过不懈奋斗扳倒身上的大山,女神节是营销节,他们本质就不一样,自己心理清楚就行了
【回复】真的觉得女神节就是商家营销概念而已。国际妇女节,纪念的是女性争取平权,获得劳动机会和报酬和反对剥削的罢工一系列活动设立的,被肤浅的营销成“买买买”的节日,还自诩女神,也是很悲哀了。妇女节那天我给一个阿姨发了祝福,结果她纠正我应该说女神节,不应该说妇女节,言外之意说我不会讲话。无奈咯
【回复】因为商家知道叫你妇女你不会花钱,叫你女神,女王你才会花钱。
逍遥津大力丸:
纪录片的编导必须有立场。用什么方式表达就是编导个人业务水平的问题了。我不觉得有什么偏向性。没有立场态度拍啥社会纪录片。尖锐的立场总好过温吞水和稀泥。

【回复】回复 @我的Siri在哪里 :符合基本需求什么都采访不出来
【回复】确实,有立场才能拍出好的片子。但是同时也不能丢掉客观性,除了对企业采访那一段不符合采访的基本要求,其他都挺不错的
【回复】回复 @我的Siri在哪里 :那算是一种进攻性的采访策略吧,因为事先知道会有准备好的说辞和套话,在访谈中通过反问和打断打乱被访谈者的节奏,让他们表达出更多个人的真实想法。
良辰雪月菌:
不得不说,这个纪录片不仅是提醒我们消费者的,还是销售人员入门的圣经,我反正学到了很多销售知识

猫铃想叮当:
看到打印机墨盒的秘密是我就头脑爆炸了,岂有此理,难怪供货商总是会收购废弃墨盒,同时提供相对低价加墨粉的选择。如果这么公开的行业秘密对于一般人来说完全不懂,再想想还有多少事情里人们会被蒙在鼓里,作出无数可笑昂贵的选择

【回复】深有体会,买打印机只是第一步,墨盒才是真的费钱,还不经用。研究大半年,果然最老款是最划算的。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新款,坑的很。[doge]
【回复】推荐大家可以去某宝买墨盒,我买爱普生的70元,墨盒有加粉口,以后就可以直接买瓶装墨粉加,最重要的是客服态度绝对比店里的好
【回复】哈哈哈 我办公室的墨盒都是我自己加粉 每次一手的黑 还有次毁了我的一件白t 到最后出现黑线我才重新买了新的便宜墨盒
薛家老猫:
人们在满足基本的需求之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与需求层次相对应的是产品的价值层次。商品具备基本的使用功能是满足的是消费者基本的需求层次,而商品具备的社会心理满足效用则满足消费者的高端需求层次。这种需求层次包括人们寻求认同感、虚荣感、表达自身理念等。在人们的基本需求层次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高端的需求层次,此时消费商品具备的,满足消费者高层次需求的高层次价值就会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动机与目的。所以,东西没有坏人们就要换新的,主要寻求的就是凝聚在商品上面的社会认同表达,它可以是一种颜色,或者是一种设计。而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或基本层次价值,由于消费者这方面需求已经接近饱和,故很容易被舍弃。 当高层次需求与高层次价值创造成为消费者的主要动机时,厂商利润的主要来源就会发生改变:生产产品高层次价值的流程环节就成为厂商实现价值的主要来源,同时该环节也会在参与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取得优势地位,所以商品的设计者与消费观念的塑造者往往比生产产品的劳动者或科研单位收入更高,比如苹果每年买华为多项技术专利,但钱都是让苹果赚的,因为它垄断着商品价值与利润创造的高端环节。 当您看完这部纪录片时,想必您已对传统消费已经产生反感了,但是当您了解并厌倦大众消费时,所谓的小众就会成为您新的自我认知,为了满足这种自我认知,您会也许参与小众的消费,而这恰恰是厂商营销的新起点,因为人的价值观是可以被资本运作定义的。

【回复】这就是所谓的尾部效应和中部效应(也许记错名字了,大意是最有利可图的部分就是最多人的需求和最少人的需求)能够同时存在的原因了吧
【回复】最后一段 想起来看过某汽车品牌的纪录片 讲设计一个“部分人超喜欢部分人超讨厌的汽车”比“大家都觉得还算OK的汽车”销量更好。再比如咱们的螺蛳粉哈哈哈
【回复】我对传统消费厌倦了,这点很对,不过是因为我消费降级了,没钱。。。穿着毫不显旧的旧衣物,用着三年前出的旧手机,动画和游戏也不一定看新的;就像是对消费主义的”奴役“的抵抗一样,让人爽到[doge],这算是生活的新乐趣了
云间客_-:
第一集,商家最开始是通过行业协会有计划的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想达到的就是让顾客不断买买买,因为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让商家获得长期的利润。商家最想要的消费模式是一次性消费。衣服,汽车,家具,到现在更新换代极快的电子产品手机。随着时间的改变,商家也变得更加聪明,不再局限于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他们创造了比产品生命周期时间更短的时尚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目的还是一样就是催促你买更多的新东西,哪怕那些新东西并没有太多实用性改变。哪怕这种消费模式造成资源浪费。资本要赚钱。 第二集,利用人们的焦虑,恐慌开发新的市场需求来盈利。典型的就是围绕健康,衰老,容貌这些每个人都在乎的事情。例如保健行业,维生素功能饮料。然而这些产品的实际效果值得怀疑。不得不说这种商家太过于无良,完全利用大众知识盲区和人性弱点谋取暴利。 第三集,借助玩乐销售,向消费者出售更多的非必需品,扩大消费欲望,重复购买。玩乐销售的典型就是创造卡通形象,授权制。例如变形金刚,漫威,迪士尼。玩乐销售最开始是从对儿童销售中得到的启发,但对于成年人同样适用。成年人不断被鼓励唤起童心,各种游戏,还有成年动漫的周边创造了巨大消费市场。 信贷制的出现建立了心的消费文化,尤其信用卡缩短了消费者获得即时满足的时间。信用卡花呗这些都让成年人变得可以像一个孩子一样喊着我想要我想要,信用卡刷一下全都有。给消费者了一种错觉,任何他想要的都是应该得到的,甚至不用工作或付出什么。这是最可怕之处。要知道生命的任何馈赠早已暗中标明价格,更何况这种人为设置错觉。 写在最后媒体使得商家能近距离接触儿童,打开儿童市场。从小孩时代就灌输消费观念,将儿童变成当今的超级消费者。并且小孩在支配家庭收入上也起到不可忽视作用。一代影响一代,没有人正确引导孩子这是很可怕的。 看了一遍的随意总结,还会再看。

【回复】看完第一集,只是因为普罗大众消费者是猪而已,只是买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买。I want it but I dont know why I want it.
【回复】但是这也在另外一个方面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有需求才有发展,否则每一代iphone都能用5年以上,你会在2050年看到ipx。ipx虽然没有比ip8强很多,但是比ip 6以前都差距巨大,还是有必要发展的
昔闻洞庭:
商家最喜欢自以为大赚的消费者,我就见过不少人没事在哪炫耀我花了多少多少钱买了好几个皮肤,然后说血赚,腾讯真的欢迎这种玩家(〜 ̄△ ̄)〜

【回复】像我这种白嫖党,只有不要钱的东西我才认为我赚了[滑稽]
【回复】只要他们认为自己喜欢,他们便觉得自己赚了,因为那是精神满足。
【回复】回复 @布兰さま的信徒 :结果996的画师倒是没挣到多少钱
ElicX:
给你们总结: 衣:够穿耐看就行,少跟风“潮流”,年购衣量尽量不要超过10件 食:减少脂肪和糖分摄入,多次蔬菜水果,口味偏重的人要改淡口 住:日用品、家居物品购买时考虑功能实用性>好看,考虑耐用性。稳定的小窝还是要有的。。以及保证睡足觉 行:代步工具选性价比高的、平时3km内可以考虑走走路,就替代运动了

这里有猫腻腻:
妇女节成了女神节,妇女节可是有大背景含义的,莫名被营销成女神节。我在想清明节的时候,电商同样会营销成购物节。

【回复】回复 @吓死了喵 :三八妇女节即国际劳动妇女节。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中国妇女和世界各国妇女一样,都为国家独立、解放、**、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巾帼英雄和“三八红旗手”。党和政府为维护保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制定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庆祝对女性的爱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欧洲,包括俄罗斯。
【回复】清明时候淘宝推荐的都是各式骨灰盒,我。。。
【回复】回复 @吓死了喵 :这是好不好听的关系吗?女神节可以在找个日子营销成女神节,干嘛在妇女节的日子上营销。
little-kim:
1.计划报废,减少产品的使用时间 2.让产品变得难以维修 3.改变产品的颜色外观吸引消费者 3.利用恐惧心里,再提出解决方法 4.利用玩乐的心理 …… 其实只要是高颜值的产品就足以打败我了 曾经关注了五十多个美妆博主,跟着买买买,实际上发现买了那么多化妆品,自己还是辣么丑。 为了让自己理智一点,几乎都取关了😂

【回复】最近需要买通勤装,购物车又开始疯狂加。我一般给自己设置除非紧急需要的东西,都放购物车,一两个月后还能记起来觉得需要就买,不然就说明没了我也能过的好好的。。。定期清理。看的时候其实就满足了购物欲[囧]
【回复】就我个人而言,平时上网买的不多,最多的也是书。经常能看见同一本书,几家出版社出版,一家出版社还会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例如人间失格),竞争大,就要比谁家的书皮更加绚丽多彩,平常不怎么买书的人通常就会去买那些外表绚丽的书。算是对应了第三点。
【回复】我只看过几个关于单眼皮的化妆视频,不用双眼皮贴的那种,然后写下需要的化妆品,搜攻略去专柜试,万幸,没走太多弯路,基本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就买到性价比高长时间不用换的化妆品,像遮暇,隔离,睫毛刷都没买。过了那阵,我已经好久好久没关注过化妆品了。。。

科技 BBC 社会 英国 英语 迈克尔·莱德福 Michael Radford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 迈克尔·雷德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