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无口无盖却能注水不漏

作者: 文物宝库频道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4-23 21:11:52 浏览:729698 次

古人的智慧!无口无盖却能注水不漏

GG特长生:
这个倒酒的时候,中间还是会遗漏少许呀

【回复】你想象一下三维的,水不是从中间那个管子上方过去,是从两边过去的,而且连通器原理,水一定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以只要设计正确,操作正确,倒水的时候是不会漏的[吃瓜]
【回复】回复 @快清空缓存 :为什么要摇摇晃晃的倒水呢?[脱单doge]正常使用来说,回正的时候肯定会有外流的液体,不过具体的流体力学分析我也不太会了,因为好久没用了,记不清了[笑哭]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学一学相关知识,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模拟一下,拿个漏斗和瓶子就行,或者把瓶子裁两半,把瓶口倒装也行,自己验证验证[奋斗]我觉得这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性,这个设计,包括原理的应用,很独特,很有想法[呲牙]
【回复】回复 @宇智波皮卡凑 :[支持]我懂了[呲牙]
瓜妈豆爸6:
古人没有网络 所以头脑发达 思维活跃

【回复】从你的发言看确实完美证实了你的观点
【回复】古代和现代都有天才和普通人,苻融耳闻能诵,过目不忘,这就是天才,而你则是庸人一样,你拿古代的天才和现代的庸人相比,你怎么不拿爱因斯坦和古代农民比?
【回复】那他们为什么不造个网络出来[星星眼]
科锅锅:
做过陶艺的才知道这玩意有多难,太复杂了

【回复】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思维能力。榫卯鲁班锁,米粒微雕,浑天仪,都是证据。
一寸飞芒:
陕历博的镇馆之宝之一,亲眼见过,真的很漂亮

慕姒:
我只好奇这个壶制作时候怎么做出来的……

【回复】分模合烧,壶身,壶首,壶底按工序分次以瓷土捏塑成胎单独烧成胚体,最后合并在一起回火再次烧制成型,元代瓷器目录这本书里有详细记载,有兴趣去看看就知道了,巧夺天工[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紫色阿猫 :分模合烧,壶身,壶首,壶底按工序分次以瓷土捏塑成胎单独烧成胚体,最后合并在一起回火再次烧制成型,元代瓷器目录这本书里有详细记载,有兴趣去看看就知道了,巧夺天工[笑哭][笑哭][笑哭]
东北的汉子:
来个阴阳壶教程,在线等,挺急的![doge][doge][doge]!

YangSai20080828:
确实挺佩服,但我一个初三的孩子都没做过

霂沐木w:
比起这个想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更想知道这东西是怎么烧出来的[疑惑]

【回复】猜测是壶身和壶底分开捏,然后粘在一起烧
五星大道出2:
还行吧。其实我们都能做出来就是研究的问题

星夜雨未眠:
可能这样还是不太直观的表示它是干嘛用的,给你们说个非常恰当的例子吧。你们见过那种提酒勺没?跟那一样的功能,直接把这个倒灌壶压进酒坛里,等满了之后再提出来就行。

【回复】回复 @星夜雨未眠 :我也是感觉这样用最合理,抓着把手按了酒缸里,比转来转去的好多了,转来转去显得特别的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转来转去再把东西打了,得不偿失。抓着把手按了酒缸里,最简单实用方便
【回复】这是直接坐进酒缸,壶嘴排气,壶嘴不冒泡了提出来,就OK了,对吧?
【回复】回复 @要寻花问柳家 :对
干掉那个喜之郎:
那么多次朝代更迭,战乱,包括一些匠人的敝帚自珍,使得大量技术失传以及退后

【回复】没有专利保护,肯定是这样的

古代 人文 历史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