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能看到《藤野先生》的后续

作者: 玊尔的意思是说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2-25 15:42:13 浏览:328281 次

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能看到《藤野先生》的后续

三式对空烟花弹:
好像后来有人真的把鲁迅在仙台时的成绩单翻出来了,我记得藤野先生教的那门课是鲁迅得分最低的一门,也许这也是他忘不了藤野先生的原因之一

【回复】对的,现在在北京考古博物馆还能看到。记得鲁迅先生其他科目都是乙只有解剖是丙[笑哭]当时还有拍照留念,我找一下
【回复】唉呀妈呀,鲁迅先生说谢谢你们嘞,我不及格的分数都给你们翻出来嘞喂
【回复】回复 @小心心才不傲娇 :我是好几年前在一个杂志上看到的这个成绩单,当时第一反应是,换我我可能也忘不了他,毕竟差点被挂了
ichbinJessie:
想起来我当年仿写《藤野先生》写了我的英语老师&班主任,被语文老师拿去给英语老师看了,并且在各位老师之间相互传阅。[笑哭]

【回复】我初三学生,学了鲁迅和老舍的文章去写作文,被语文老师评价开头五十字像鲁迅,结尾五十字像老舍,中间七百字是史,以后再也没有仿写热情[笑哭]
【回复】回复 @刘师复_ :我初中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道写作题是用一段话形容眼睛。大概是当时修辞手法用得不太恰当,老师讲作业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的作业念了出来,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然后问大家有这么写的么。自那之后我很长一段时间很抗拒写作,大学毕业后因为经常阅读,才慢慢开始写点东西[笑哭]
【回复】回复 @玊尔的意思是说 :这样的老师真是不负责任。摸摸你
精神钟美美:
备课的时候也找到这一篇,号啕大哭[大哭][大哭]

【回复】回复 @fdivurjh :所以这点是藤野先生令人尊重的地方吧。已经习惯了做善事待人好,所以根本不觉得自己有做什么重要的好事,也不是因为什么偏爱所以才对别人好,纯粹出自自己内心和习惯。因为对每个学生都是很好的,所以没觉得自己对鲁迅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回复】真的会被这种双向奔赴的情意感动到[委屈]
【回复】回复 @fdivurjh :就是因为这个“不熟”才能get到“双向奔赴啊。因为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人、老师有很多学生,周君不过其中一个,但是老师是个品行高尚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他和周君关系多好,而是他本来就是个很好的人,周君异国他乡,没有朋友也不喜欢医学还会遭到身边人的歧视,这样一个对自己正常的老师的出现,是给了周君非常大的温暖的。与其说老师和周君不熟。不如说老师没想到自己的善意让一个学生记了那么多年,就像你自己做了一件小事却让让别人念念不忘一样。这是一种灵魂的善意的碰撞,是世界上美好品质的碰撞,他们在肉体上也许是陌生的普通的再简单不过的短暂的一年师生关系。但是在情感上,至少鲁讯写下这个作品,让历史记住了藤野先生,而藤野先生也终在生前知道了他散播在世间的善意回信。藤野先生的信没有故意夸大任何情感,也没有为了感人编纂他和鲁迅有什么感人的师生情,简单几句想与他再见一面已经足够了。
醉爱璧栈花开花落:
忍不住哭了。能感受到藤野先生确实是一个善良正直淡泊的人。即便鲁迅先生后来如此有名,他也没有吹捧说鲁迅当年多么多么优秀,自己对他多么多么好。只是廖廖几笔勾画出记忆中的异国求学的孤单少年,把自己的善意也一笔代过,却提了两次过世妻子的善良亲切。他一定非常爱自己的妻子。

【回复】是的,感觉他是为人正直又负责的好老师,并没有歧视中国留学生,看到学生有学习的困难还主动帮助,而不是漠然。也许鲁迅先生没掌握解剖学,但是藤野先生的美德影响了鲁迅。
【回复】回复 @醉爱璧栈花开花落 :何止是有风险,就日本君果注意那个时候对进补人士的迫害力度,针对鲁迅相关的人可谓是严重的连坐制。藤野先生敢于挺身而出,发表自己的声音,在那个民众们被狂热的君果注意裹挟的国家,真的是付出了极大的勇气。我深深地敬佩藤野先生那样的人[喜欢]
【回复】回复 @醉爱璧栈花开花落 :不止如此,在43年日本军国主义快要无以为继了的时候,藤野先生以乡亲们有需要为名严词拒绝了上门讨药的日本军方代表。
陶婕的音乐产房:
藤野先生后来离开了仙台医专,在东京一家诊所就职,妻子得了肺结核离世,长子也先他一步去世,他本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过着较为贫困的生活,却仍然以老百姓需要为由拒绝将药品卖给军队,最后身体不适死于去往诊所的路上,当地居民非常爱戴尊重他为民行医不计回报的医德

【回复】回复 @我要吃杨丞琳 :他儿子是被强征的,该骂的是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分子
【回复】见微知著,他做教师时就很负责,想必为人不差
【回复】所以藤野先生确实值得尊敬
子非魚Glamordil:
出国了以后才逐渐能够理解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故乡》。 藤野先生似乎并没有特别在意鲁迅。一个医生加上讲师,接触过的学生实在太多,他也许只是按照自己的为人准则对待每一个人。 但在举目无亲的他乡,尤其是周围环境对自己有敌意的时候,遇到一个把自己当正常人看、以最正常最自然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人,是非常可贵也是非常令人感激的事。

【回复】回复 @戒急用忍早睡早起 :这也是《藤野先生》表现出的另一个现象:在国外会过分在意自己国人的举动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鲁迅那些同学说他作弊可能真就是闹着玩,但他对此非常在意。旅日的中国人有令人失望的举动,对他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事。 我刚到德国时也是这样,几乎是魔怔的状态
【回复】或许正因为他的一视同仁才更让人感动吧
【回复】是这样的,当初看的时候确实没那么多感触……
bili_46435141410:
看得出来,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其实不是很熟,藤野先生也只是本着一个老师和医生的良知。但是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不断黑暗的日本,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藤野先生对得起鲁迅先生一生的爱戴。而藤野先生听闻鲁迅先生的事情后的所做所想,也让世人认识了什么叫君子之交。

【回复】个人认为,刚开始说认不识鲁迅,是因为在特严先生的心里面他一直是周树人,他不知道鲁迅这个称号 ,这篇悼念文,也不是以鲁迅作为称呼,而是以周树人作为称呼。
【回复】那个时候照相的珍贵程度,临别送一张相片的,至少是普通朋友以上的关系了。
煲仔饭钵仔糕:
藤野先生比周树人活的还长,他后半生也挺苦的,中年失业、丧妻,晚年丧子,终于没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回复】距离战争结束就差不几天了
【回复】回复 @浙江巡抚郑泌昌_Official :差四天……
张月亮的小哭包:
其实文笔挺好的,说不懂文学太谦虚了[笑哭]

【回复】我感觉其实文笔其实说不上太好,有些表述一般来说应该是为了阅读体验而避免重复表述的,但是他还是用了比较车轱辘的表达方式。但是通篇下来情感真挚,就像真的是以为不太善于言辞的热心长者再给后辈讲故事,有点儿结巴,但是神情(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诚恳
【回复】回复 @锐刻与丁真第一季导演 :其实叙述还是很流畅的。文笔好不好不在于拽词,而是能够清晰叙事+真挚表达情感。对于是否重复没有太高的要求,特别是书信里。 (也有可能这个信不是一口气写完而是一段一段写的)
焚月。:
正如文中所写,鲁迅成名之前,是辍学离开,拜别藤野先生之后是没有什么合适理由再次见面的(距离上也相隔太远了),而成名之后,反倒是藤野先生在文学方面不如鲁迅造诣高,没有合适理由去见鲁迅了,世事就是这样无常,最终两人都只能怀着对对方的挂念,但没能再相见了

【回复】同时,当时的背景,两人都被困在战时,联系也不容易。鲁迅奔波在革命事业中,还得防着各种迫害和危险。
【回复】这,对藤野先生来说鲁迅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老师一般不会去主动找学生的,除非有事
【回复】仅从这篇信息说,只是不了解文学界,不清楚周树人已经成了一个大文豪
Alyx-Vance:
藤野先生给鲁迅订正的笔记现在还在(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称笔记遗失,实际上是搬家回绍兴时寄放在朋友家,后被许广平整理出,目前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回复】那条被向上移一点的血管在哪[妙啊]
【回复】回复 @bvvdの斐济备 :笔记共四本,展出的是第二本,那面没翻开。
申屠青竹:
昭和十二年三月。。。[呆] 1937年。。 几个月之后,就是七七事变了[捂脸] 历史是那样无情。 藤野先生最终没能活到战争结束

【回复】1937年中国抗战爆发后,日本药商到藤野家高价收购药品供应日军,藤野对中国抱有同情,推脱村民需要,拒不售卖。药商走后,藤野叮嘱两个儿子:中国,乃是将文化教给日本之先生。 严九郎开诊行医期间,继续反对日本发动的战争。根据《医师 藤野严九郎》记载,他曾在患者面前批判军队“不应与中国进行战争”。依照当时的治安维持法,那是有可能被举报的言行。 从各种意义上藤野先生都是个非常非常好的人
【回复】先生去世的时候其实也离日本投降不远了……[委屈]
【回复】不过藤野先生好歹是病故,他的儿子好像战死了
西伯利亚黑月光:
但我记得有人扒过,藤野先生出版后,藤野先生的儿子就对上了号,问自己的父亲要不要和鲁迅联系。但当时藤野先生因为不合流过得很不如意,鲁迅是大作家,所以藤野先生不愿意联系。再后来知道了死讯才写的文章,也是很遗憾的

【回复】藤野先生作于1926年10月12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莽原》。看到的是然而鲁迅当时早就红遍全日本了,直到他儿子被别人提醒藤野先生说的是他爸,回家告知了之后他才知道那个大名鼎鼎的鲁迅原来是周桑。
【回复】鲁迅本身在日本的确是很火的一个人,影响了日本文坛
【回复】[奥比岛_搬砖]我印象里虽然藤野先生的儿子听说了鲁迅,但是当时迫于政治压力,藤野先生受到影响,不太方便透入藤野先生的相关信息,加上其不知道周树人笔名是鲁迅,所以就错过了
笃行-求仁-承之:
感觉藤野先生不仅在忆周君,也在忆曾经的一群人(几位朋友也去世了,妻子也故去了)通篇都有种忧伤弥漫着

【回复】物哀和事哀是日本文章的一个特点 但这个文章确实很令人悲伤
【回复】藤野的文字一个字能藏一句话。
容倾天宇:
想起来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女去看望自己的老师,老师年级大了,已经不记得学生了。学生说了过去的事,老师说这些事她对很多学生都做过,实在不记得是哪位学生了。孙女回去的路上问奶奶:她都不记得你了,你来看她有意义吗?老奶奶回答:但我还记得她呀。

【回复】一直想去看看以前的老师,但是大概老师已经不记得我了,所以一直很纠结,看到你这段话,我就不犹豫了。
【回复】那么这位老师一定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叶子不是神明:
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回复】是啊,想必是不方便以至于拒绝了鲁迅先生的病逝之邀,真是可惜。
番茄酱炒牛肉:
当时鲁迅的同学里面有一位是黑柳彻子的外祖父,不过他对鲁迅印象不深。

【回复】回复 @小粥的daily :她在一篇文章里写的,她外公是一个很善良的医生,定居在北海道乡村行医,经常为病人垫付药费,她长大后接触到无国界医生,就觉得如果外公生活在这个时代,可能也会成为无国界医生。文章里还说,外公有两件最骄傲的事,一是XXXX,二是鲁迅是他在仙台医专的同学。
【回复】这是从哪里听说的啊,想去看看出处,感觉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笑哭],黑柳彻子写过窗边的小豆豆吧,记得小时候在书上看到过她的介绍,没想到她都90了
Chuuki:
研究生在日本东北大学(1906年由仙台医学院与宫城女子大学合并成立)留学,曾有幸在校史馆见过当初二位先生的真迹[保佑]

【回复】回复 @韩偷日偷万恶之源 :好像是因为反战,在当时全民疯批状态下严重zz不正确
【回复】世界排名113哎。当年藤野先生好像就是因为没有留学经历被请走了
【回复】回复 @Chuuki :因为据说是可以把中国看成是已经到手的肥羊了,所以可以不必尊敬了,貌似那时候他们认为日本军队只要脑子不抽,就可以成为更大的东亚霸主。钢筋癌细胞分裂给的😀😀谵妄罢....太宰治在那时候写了《惜别》这一本书,是日本政府让宣扬大东亚共荣圈的政策。当时日本的侵略战争还没结束。我想伦理方面应该还是正常的,将心比心的能力自然得看怎么用了。我看了昭和十二年到昭和二十年这段时间日本作家的心理状态,其实很多都与常人别无二异(谷崎润一郎那个是本来想法就不同。)
山海凌云上:
过年的时候,一个没有备注的QQ好友给我发了新年的祝福,感到奇怪的我看着他的个人资料努力回想,原来是我还在高中教书时的一个学生。对于这个学生我的印象不深,相貌特征业已模糊,想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应该一般,不是那种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或许某次考试后我曾经和他谈论过学习或生活上的事让他记忆犹新,便在新年时想起了我这位曾经的老师。 我想我当时关注的多是那些在课堂上积极或者捣蛋的孩子。显露锋芒的学生早已习惯了这种关注,另外的孩子恰因内敛或沉默而对偶然的关怀记得更加深远吧。

【回复】正经的老师会感到冒昧嘛?[笑哭]去年回母校去老师办公室,遇到了教我一学期的老师,老师问我找谁,我说老师您曾经教过我,给老师送了瓶饮料,我能明显的感到老师很开心。虽然自己学得不咋地,但能记得谁教过我就行了[笑哭]
【回复】回复 @你是马铃薯小鬼吗 :无论是谁收到祝福,都会开心的
【回复】老师 如果那位老师可能不太记得我了 但我节假日想给他发祝福 以老师的视角来看 会不会觉得冒昧呀[难过]

人文 读书 文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