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方言报站、新建扶梯:重庆“背篓专线”温暖后续

作者: 央视新闻分类: 社会 发布时间: 2024-03-29 10:54:38 浏览:299900 次

【相对论】方言报站、新建扶梯:重庆“背篓专线”温暖后续

遗忘style:
地方地铁有自己方言感觉是非常有文化,非常有特色的事,希望成都地铁也有

【回复】成都有的嘛 不吃这个就吃咧个
【回复】不吃火锅…… 够特色吧?
【回复】回复 @胡敏灵 :就吃烤匠
哈基米德:
刷b站就爱看这种有质量有意义有人情有温度的东西,请多多端上来吧!

【回复】对,这是我奋斗个努力的动力,是我精神疲惫时的抚慰。
【回复】所以是什么样的群体想要把勤劳的农民伯伯赶出轨道交通[辣眼睛]做个轻轨优越感出来了是吧,网上翻两辈儿谁家不是贫苦身
【回复】因为还有很多像这样真正照顾社会上的少数人,懂得科学采纳大家意见建议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贪玩的19号:
可能有些网友觉得现在推广普通话这么多年怎么还要设置方言报站,有否想过当地的中老年人因知识水平、人生阅历所限没怎么学过普通话,就算会估计也就是听懂或者会说一点点,这种情况我相信还会长期存在,如果怀疑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

【回复】以人为本的政策就是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温度。既要能抬起头仰望星空,也要能俯下身触摸大地
【回复】现在不是在保护方言吗?有些小学都开方言课了[笑哭]
【回复】回复 @颤抖的新人 :普通话要推广这是没错了,但是请不要忘记自己的方言,我现在看见很多小孩不会说自己的方言了,这是一种悲哀。
冰屿夏:
在普通话后面加本地方言播报真的很好,希望全国推广,为了照顾偶尔来的外国人都有英文播报,照顾长期居住本地听不懂普通话的爷爷奶奶有什么问题呢

【回复】方言报站是有条件的,不是想加就加的,其一是必须有足够多的人支持,否则是没戏的。证明了全国开通地铁的城市很多,但能有方言报站的地铁是屈指可数。
【回复】回复 @Er-零 :确实,目前已有的都是和普通话差别比较大的城市,主要是粤语区的珠三角和闽语区的厦门福州。吴语区只有少数城市有,阻力还很大,有的地方加方言还有很多生活在当地的外地人反对,重庆这个应该是官话区第一个上方言报站的
【回复】回复 @Jeansoo :生活在当地的外地人反对,这个真是难以想象。按道理讲,如果英语可以,那方言更理所应当,外地游客听到方言报站也是一种特色啊。
福尔橙子OrangeFu:
其实除了“背篓专线”,重庆还有很多地方都很照顾进城卖菜的农民,那些进城的村村通公交的车站,比如龙洲湾枢纽站直接就在枢纽站开菜市场,早上坐车来卖菜,下午坐车回去[doge]

【回复】回复 @黑胡椒elf :我重庆人,放假没事就东城公交往市郊跑去拍公交,怎么可能不知道[吃瓜]
【回复】重庆还有扶贫火车,票价便宜
【回复】回复 @福尔橙子OrangeFu :他看了你的ip可能以为你是河北土著[笑哭]
我有一颗西班牙Zz:
我记得有个本地的兄弟说的很好,能提公文包为啥不能背背篓

【回复】回复 @尊重葡萄 :神经,在你眼里什么都是一口气完成的
【回复】回复 @尊重葡萄 : 你是有啥子病?物流机场工厂都在渝北扎堆,那边不把公共基础搞好,上下班人流量那么大,你去一个个的背不是嘛
【回复】回复 @尊重葡萄 :我已成为哔哩哔哩第214040455位转正会员,挑战转正答题考试获得63分。
橘一树kop:
我外婆就是,1934年出生的人。她只能听得懂关中话,听不懂普通话。我小时候只会普通话,不会关中话。 为了和外婆交流,我才学会了关中话。以至于我现在关中话说的特别溜,很多只有老年人才会说的关中话词汇我也会。 很多方言其实是文化,慢慢也就失传了,挺可惜。

【回复】我奶奶只会闽南话,我以前小时候也是和她交流才会的闽南话[脸红]
【回复】我不能理解,我回老家发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求说普通话了。我回去全是年轻的父母和孩子交流是普通话。我们方言咋了
小约翰可仠:
轨道出息了,有央妈报道了[大哭][大哭]

【回复】这是我老家附近[大哭][大哭][大哭]想家
【回复】我学校就是轨道和公交开头几方合办的[脱单doge][脱单doge][脱单doge]
啾咪啾咪轰惹噜:
这个报站好有喜剧感,比“好香哦”强[藏狐]

【回复】好香哦,重庆桥头火锅底料提醒您,前方到站.....[脱单doge]
【回复】好香喔,嘉陵江火锅提醒你,本次列车到站……[doge]
【回复】你让我想起了观音桥的那个火锅店,香香香~!!![呆][呆]
绫波Official:
虽然不太可能,但是我好想让果子哥哥和邓先森去给地铁报站录个语音,那样我估计一路上听到这个声音就得笑死[doge][doge][doge]

【回复】[doge]但说实话还是不太好,毕竟咱知道比如我rm,我牙刷,之类的其实都是我们这的口头禅,不是真的在骂人,但毕竟是要在轻轨上播放,而且没了这些我牙刷我rm就没内味了,还不如就文明点[doge]
【回复】回复 @rX76Yhjp4423IiHd :哪果吗,把老子卷铺盖的思路都打乱了[傲娇]
【回复】回复 @Emissary_使者 :波le,波le,这个沙坪坝来不得,来不得哦,堵死了,堵死了哦……
萤火之風:
这就是我住在这里的原因,我大重庆一直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物理上就算了,太热)

【回复】回复 @one豆豆 :喜欢我三月气温30度吗☝😋
【回复】你别说。。。又要热起来了
龙龙今天就努力吧:
方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打call]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会方言了,甚至父母刻意不让孩子学习方言,我觉得需要传承下去

【回复】赞同。现在很多父母和孩子讲话都是说普通话,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方言也是当地文化中不可缺失甚至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更应该要传下去
【回复】在家说方言出门普通话[嗑瓜子]
【回复】现在我都是无缝切换[笑哭][笑哭][笑哭]
枫浅笑意:
这才是短视频跟互联网的意义啊[大哭][委屈]

蒙古JUGGLE:
至少我在福州广州厦门坐过的地铁都有方言报站

【回复】回复 @Shadow_fury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确实有点。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很多方言的一些词几乎没用了,用普通话的词代替的。
【回复】重庆话和普通话没有多大差别(我们z世代感觉没什么[笑哭])
【回复】我老公在地铁工作有人投诉福州地铁福州话难听听不懂,我老公都无语了,哪里来的神金[笑哭]
丷Likf丷:
我了解到的重庆不会方言的几乎没有,云贵川渝基本上方言保留得很好的,但我们现在的说的方言和老一辈的方言其实也是差了有一些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说着方言但会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方言总是比起老一辈老说,就不说爷爷奶奶那一辈了,我和我妈的方言都不太一样 举个例子:老一辈说国家,他们的发音是国(gue)家,我们年轻一辈很多是说国(guo)家,后面就是普通话,但是调调是重庆话,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不标准的方言嘛 然后还有一个词儿重庆人应该很清楚和老一辈说法不同。游泳(yun),游泳(yong)。 云贵川渝方言保留的好,很大程度上是指的说话的调调,很多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不一样的时候可能就不懂了,或者只懂一些很常见的,很多老一辈嘴里说出来可能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不在重庆,但想重庆了!!一座热情好客,很有人情味的城市!!!

【回复】是的…年轻一代人的方言已经被普通话影响很多了,老年人用的方言词汇有一些已经很少被年轻人使用了,听懂大概没关系,但听懂全部还需要靠上下文猜,且重庆话内部也是有区别的,区县和主城都有不一样。
【回复】回复 @丷Likf丷 :qi这个其实南方很多地方都这么说 我这里还有念dai的 我自己吃饭 吃字发四种不同音 因为我转学多 导致我的方言体系混乱 我小学就念了7所学校 初中2所 高中2所 饭其实我也发两种音 我念fan mang 两种音 吃念chi qi dai qie 四种音 主要我容易受别人发音影响哈哈
【回复】比如背篓(dou)吃(qi)饭
过眼雲烟_:
看视频里的重庆口音也不重呀,我一个北方人也能听懂[脸红]

【回复】[脱单doge]西南官话相对其他的南方方言其实更接近于普通话
【回复】西南官话就是属于北方语系
【回复】川渝方言很容易听懂的[打call]
初音拌豆腐:
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都是老年人,因为实际上现在保留赶集习惯的人年龄都比较大了。我不知道外地有没有赶集这个说法,在过去大概就是每周约定俗成的一个日子,在某地,商贩和附近的人会到一个大空地(我们这里也就是俗称的坝,比如说广场舞叫坝坝舞,很多地名也带坝,比如说冉家坝)。当然不是说赶集一定会去坝上,但是很多名字叫坝的地方以前就是赶集的地方。 现在?我们去重百和新世纪超市[doge],俩重庆地方的连锁国营超市(并且俩超市最后被重庆政府合并了),价格还很低,晚上去买第二天的早饭还打折[doge],我比较喜欢要一盒窝窝头拿回家早上蒸,五六块钱的量够我当两天早饭

【回复】重庆赶集真的好早,我睡个懒觉起来都已经散场了[笑哭]我这里是逢1.4.7赶集,要是起的来或者通宵我就很乐意去集市溜达
【回复】赶场,小时候最喜欢赶场了[doge]
【回复】赶集,只要是有农村基本都会有,各地的农村人汇集到乡上赶集,很正常的现象。
Forever丿思念灬:
这才是新闻人该做的[支持]不像某些人为了流量用“莫能两可”“偷换概念”等方式愚弄大众!

【回复】回复 @啊哇哟哦 :主要“有些人”人太多了,还有的不在B站,挨个写过来不得累死[呆][呆][呆]
【回复】到底哪些人说清楚一点,不要学某些人模棱两可的

相对论 央视新闻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