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幻象】四种"不死":僵尸/变形记/小丑/耶稣

作者: 死猪烧开水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3-14 14:05:25 浏览:31568 次

【穿越幻象】四种

千里暮云:
其实黑格尔作品中极具活死人性质的形象是现代资本主义系统,在他的耶拿现实哲学中,他说到,“上升到普遍性层级的需求和劳动,为他们自身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具有共性且相互依赖的体系,一个四处游荡的活死人(the life of dead),盲目地跌跌撞撞地四处走动,就像必须随时要降服和驯化的野兽一样”,作为一个略有相关的参考附上:)

【回复】卧槽,你这个想法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1.僵尸无脑进食,半死不活的状态,就让我想到了资本主义:无脑扩张,且不能进化到最终阶段,历史的卡住。家人转化成僵尸,是想在隐喻人人都中了资本主义的病毒吗?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2.甲虫人,无产者,异化,非动物状态,孤独,没打破想象界囚笼(还困在资本主义的游戏里),被动生存(有一天混一天)的绝望。在失去劳动力后被家人抛弃 3.小丑,激进的无产者,无政府主义者,意识到自己被世界骗了,然后进行反抗,但脱离社会实际。最后陷入无政府主义。 4.酥哥,真正的行动者,烧掉了从前的身份,不想再玩资本的游戏,收获了新的身份认同,诞生新的秩序,然后去改变历史。
【回复】马克思很灵敏地抓住了黑格尔作品中暗示的活死人形象(当然他是没有见过耶拿体系草稿的,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通过某种方式抓住这个意象),在资本论中,他多次将资本等同于吸血鬼(或“獠牙”)——这也被引申为尼克兰德的獠牙本体轮。
【回复】回复 @decade-路过的骑士 :对的,穿越幻想是位于无意识层面的,单纯喊口号和跪个大他没什么区别
bili_59807408505:
难怪叔本华评价黑格尔的著作晦涩难懂,充斥着繁复的哲学术语和复杂的逻辑推理,使得普通读者很难理解。太绕了。

【回复】他们二人的方法论不一样。叔本华是以现象为本,“再好的逻辑学家在使用理性时,都会将逻辑抛在一边。”叔本华显然是把黑格尔的逻辑学当做了数学式的逻辑学。叔本华用一句话总结过他的这种方法论,“一切真理都在直观中。”而对于理性与抽象,他则描述为“抽象之所以为抽象,便是把直观的灵魂给抽走了。” 那么黑格尔为何艰涩难懂呢?这是要从黑格尔企图采取的绝对唯心论的出发点说起。黑格尔以思维逻辑为出发点,认为一切思想都是逻辑理念在内在矛盾的驱使下的某个环节。这就意味着,如果要直接描述其中的一种环节,那么就必须站在思想的角度,对着思想进行描述,而无法像叔本华那样对着现象进行解释(甚至于在黑格尔那里,叔本华的哲学也只是一个环节)。那么艰涩的东西就出来了。例如我们简单来说这么一种现象:盲人摸象,在摸的过程中摸到的东西总是在变化,摸的每一个部位都与上一个部位不同,可最后这些部位却都使他明白这是个大象。而以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某物在变易中过度到别物,而别物自身也是一某物,则其又要过度到别物的别物,这是一种无限,然而别物的别物就是某物,因此否定的否定,就是真的肯定,它回到了自身,到曾经是为限度的别物已是它自己了。黑格尔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还提到一点:思维的抽象与逻辑理念,在具体中是无法完备地被表述的。也就是说,尽管我们会知道大象例子可能会更好理解,但如果我们真的以大象去理解,那么黑格尔会认为这是在抽象化他的具体性理论,是对他理论的偏见。
【回复】越单调越喜欢弯弯绕绕显得nb
【回复】叔本华那种垃圾废物也配评价老子?我他妈就要替黑格尔教训这帮臭狗
iNothingDreami:
死亡驱力与生命驱力是否存在转化的可能?如何实现?

【回复】死亡驱力本质上是驱动人不断逃离死亡的力,只不过人类有知识这个工具帮忙,逃的速度太快了,才又因为二律背反而越逃越接近作为逃跑的出发点而存在的死亡。 所以死亡驱力严重依赖符号界的能指结构来进行流转。 换言之,一旦死驱力从这些玩意上解脱出来,其实就和憋在想象界没处发泄的生驱力差不多。 但符号界的能指结构本身一旦定下来就是很难再有啥大的改动了,轻言转化带来的结果通常不是什么幸事。
【回复】可以转化,主体经历象征性死亡,要驾驭这种原初冲动而不自我毁灭
不愿意想昵称的人:
彻底认同自身的症状,比压抑更能获得自由

总会有钱的:
吸血鬼和丧尸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很多吸血鬼或者丧尸是可以从吃中获得收益的,无论是满足欲望或者变强。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作品中为了创造对立而做出的设定。必须以伤害人类为代价才能生存,让人类的利益和其天然冲突。制造更纯粹坚定的立场对立。up视频中所说的,其实有一个东西很符合。死亡笔记中的死神。死亡笔记中的死神硫克会吃苹果,但是实际上,他不需要进食,也没有味觉,他曾经说过他不是在吃苹果而是在吃“颜色”。苹果的颜色是死神界不存在的鲜艳的红色,这个其实挺有哲学隐喻的感觉。

月落山海明:
死亡驱力的四重境界解释得很到位,支持

仙居124:
[大哭][大哭][大哭][大哭]还是看不懂,我是不是没希望了

【回复】看视频大概率看不“懂”,推荐可以去看一些最基本的入门书籍,比如像拉康论爱或者布鲁斯品克的拉康临床导论
なま妄想:
孔子也意识到了“礼乐无救于治乱”,然而孔子想破了脑袋,也只能说“未知所以革之之方”。而某些小哲b甚至以为自己真的“乐天知命”了,那我也只能随之任之了

なま妄想:
四号也不过和所谓“入水不浸 入火不侵”的圣人一样,只是叙事体系中空悬着的最高价值和最终理想,倘若有人认为四号可以降落在现实的地面上,那我觉得他还不如去信含德不失的圣人真能入水蹈火,至少这种理想还有作为杂技表演的乐趣。

骑猪上去:
up主,这是我这些天从你的关于“欲望”的视频里面学习到的,请你帮我看看,我的理解是否有错误或者知道的还不够全面? 欲望 社会是淫荡的大他者,他提供了很多欲望对象,他们是矛盾的,不完备的。有一个人,最开始感到了自身的匮乏,希望通过得到社会的认同来逃避匮乏,所以他选择了某个或者某些欲望。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剩余享乐的快感,然后希望将欲望一直持续下去(这样他就可以忽视自身的匮乏一直享乐,比如他可以找永远达不到的一个崇高的客体当做自己的欲望对象,让自己一直处于离欲望对象只差一步之遥的地方获得剩余享乐)。而且当欲望对象实现了,它还可以得到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归宿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尽管并不是他想的那样,因为社会提供的那些是矛盾的,他只是站在了某一个点局限地看,就像坐在井里的青蛙认为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和意义所在。)但是,他会觉得剩余享乐有些玩腻了,自己认同的身份也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会的欲望会变成去狂暴地破坏秩序,以及社会给予的欲望,身份,和价值,从中他可以获得比剩余享乐更野性,更快乐的快感。

【回复】回复 @骑猪上去 :总结得挺好的,真棒。一些小问题不重要,你学得很快。
【回复】两种欲望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欲望的循环(欲望的目的就是欲望本身,无限循环的欲望的实质是为了逃避自身的匮乏)。。不管是趋于社会大他者的欲望还是破坏社会大他者的欲望,都是为了逃避自身的匮乏,任何形式的忽视都是逃避。深入地分析者两种欲望,可以知道都是一种潜在的推力在推动人的欲望行为——死亡驱力,不同的是,前者的死亡驱力被社会大他者蛊惑,本来是破坏秩序的力量变成了推动个体去迎合大他者的力量,而且成为了大他者的一员,而后者的死亡驱力是正常的死亡驱力,希望破坏社会给予自身的秩序。(死亡驱力的恢复正常,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大他者的淫荡性) 所以这个人想要觉醒,首先得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是大他者给予的,而且大他者的性质是不完备的,矛盾的,知道自己的死亡驱力是被大他者绑架了然后重新恢复正常。然后通过自己的死亡驱力去破坏,解构社会大他者给予自身的秩序(这是一种欲望,但也是一种手段),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像那个不死的小丑,但是还不够。摆脱了从大他者那拿到的欲望,身份认同和归属的安心感,就是穿越了幻想,将欲望(死亡驱力)坚持到底了,但是这个时候没有结束,不然就和小丑一样遁入虚空陷入自娱自乐的狂欢,仍然是一种带有悲伤的欲望,还是在逃避自身的匮乏。所以,这个时候,这个人得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匮乏,坚定地承认自己的匮乏,与自己的匮乏和解,而不是恐惧反感地逃避它。这样才能做到4号不死人的程度。 我举个例子,我是一个从山顶滚下的石头,欲望越滚越厉害。这时我认识到了自己滚落的这种行为是如此的没有价值(为什么别人叫我滚我就滚呢?),这时候这个山和天地都颠倒了,我又在从慢到快地冲向了山顶上面的虚空了。不能是这样,因为这样做和之前唯一的区别这时冲的方向不同而已。在山和天地颠倒到使我这个石头可以静止时,我这个石头必须要承认自己是“受力的作用的”,我才能惊奇地发现 我是观察这个 静止的山,天地的一个人啊,而且我也可以是这块静止的石头。 up主,请为我做一个总结和指导。

人文 基督教 心理学 哲学 虚无主义 黑格尔 精神分析 后现代 齐泽克 拉康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