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 不愤于人。

作者: 梓涵诗词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6-08 19:51:16 浏览:52654 次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 不愤于人。

LR29:
这是选自易经的吗,可否说一下是哪本书

【回复】回复 @梓涵诗词 :[doge]所以……能不能理解为断章取义?
【回复】这些格言与《易经》所蕴含的智慧和教诲的思想是一致的,但不全出自原文,只是把其名句归纳在一起了。
【回复】回复 @狗粮k :你是懂总结的。
原来真是完全自由:
不与草争是人家大树的现象,不是人家成大树的原因

【回复】我觉得不是,是这些现象成就了大树,并不能说是成了大树才有这些现象的
【回复】你少看了一句藏器于身待时而动[doge]
我看那say:
这既然是易经讲的,那就肯定是要有前提条件才这样讲的,如果忍了得不到好处,不忍也没多大坏处,还是要不忍,这样身心才能健康,情绪才能舒畅

【回复】非是忍,而是判断自己是在什么位置就用什么样的行事方式,不要太急躁,万事想清楚,如果有奸诈之人,那他必行奸诈之事,你看见了如果没有能力阻止那便不要提醒,因为他行奸诈之事只会越多不会减少,终究会招惹到他无法想象的劫难,如果你有能力阻止,那你就是他的劫难。
【回复】这就是忍。有的人为了报仇可能会铤而走险,确实会像你说的那样,不表现出来自己的情绪,降低ta人防范之心或者让ta人琢磨不透,然后蓄势待发,但这个就是忍,因为ta内心是愤怒的,所以要把这个愤怒给憋住了。如果一感到生气,就去报仇,那这样才是不忍,但是可能会使结果变得更糟,形不形于色跟忍不忍没有关系,那个只是表现愤怒的方式不同罢了。各位要权衡好利弊,三思而后行。有的时候受到委屈或者感受到愤怒之后,确实要忍,为什么我说这个是忍,因为这些东西憋在心里是难受的,所以才说是忍。
【回复】我讲的那句话是对于“受人之辱,不动于色”来讲的。对于后面两句“察人之过,不杨于人”“觉人之诈,不愤于人”,也要依照着怎么对自己好怎么来做,有时也会结合自己的心情来做,还是要实事求是,肯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当然了,这个“好”在君子和小人眼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是尽量依照着老百姓和义士的角度来评价这几句话的。至于你讲的那个什么依照自己能力来做事,也就是量力而行,其实不算对,但也不算错,初中政治课本里讲过要见义勇为,但也要量力而行,要智取。假设一个人叫红红,另一个人叫天天,一天有人摔倒,那么就算是录像,也不能证明什么,所以红红和天天一般不扶摔倒之人(除非自己背景大),也不会报警,因为摔倒之人也可能俄警察。有一天,有人拿刀乱砍无辜之人,结果红红会先报警然后挺身而出想要去偷袭砍人的人(即使红红知道自己九死一生,但是如果成功,则会少几个人死去),而天天则选择躲起来报警然后接着躲起来(因为天天知道自己冲上去会九死一生,即使会多几个人死去)。这两个人都是善良的人,红红和天天做的事情都没错。但是,有些事我们可以量力而行,但是有些事,我们首先可能无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做,比如救国,如果当年革命前辈都量力而行,(量力而行的意思不就是:如果能做那就做,如果不能做那就不做)那么可能没人会去救国,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自己会九死一生,但是也要为了心中的正义和不甘而向前冲锋。就是因为无数革命前辈不管不顾自己的利益,冒大险去做大事,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才获得了幸福的道路。所以有些事,我们是没办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做,或者成功的希望渺茫,而且九死一生,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人去做,因为那些人不爽。

国学 易经 感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