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人连个秀才都考不中?

作者: 孙吧记录员分类: 搞笑 发布时间: 2024-05-23 18:26:07 浏览:68346 次

为什么多数人连个秀才都考不中?

半夕若梦:
别的不说,出题人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有水平[笑哭]

【回复】实际上卷面上根本不会出现这些题干,就给你一句诗一句话或者几个词,基本上只会出现原版原句。然后剩下的题干也都是需要你自己破题承题的[doge]
【回复】这是一道科举试题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内重外轻各有得论 这是科举第一场的第一题,这题有五道,这还只是第一场
【回复】回复 @差不多到了 :这道题得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就是当时清政府处于通过军权财权下发来换取总督们对大清忠诚(因为太平天国以后产生的地方军功集团,比如湘军,淮军,清政府付不起军饷所以让他们自筹军费,这让他们完全掌握了军队,也让他们把手伸向了地方政府)而这道题所说的唐和周共延续了1100年,而秦和曹魏共延续了不到200年,所以这题是让你们论证外重内轻的合理和好处
a2454765627:
这叫六经注我 现在公务员考试本质核心也是这个 要用副去论证主 但副和主之间逻辑无法直接联系上,所以需要搭桥,而这个搭桥就是你的核心论点 (特别是有考遴选的,可以借鉴哟[吃瓜])

【回复】也可以直接以主为核心论点,开篇点明副和主之间的关系, 比如有一年国考:“岁月失语,唯石能言”
【回复】回复 @萝卜大兄弟 :因为轻松一点的暴露比十几比一难一点的几百比一
【回复】回复 @萝卜大兄弟 :因为备考公务员已经被很多人当成逃避生活的职业了
头一直疼:
考试永远不是考题目,而是背景与竞争。身在古代,能识字就已经是文化人了,买的起书就是有钱人了,要想熟读四书五经,那耗费的财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但饶是如此,科举的竞争仍然非常激烈,因为名额太少了,三年一次,先过乡试在考省试最后才是殿试。三年三年又三年,考生不计其数,每个人都是饱读诗书,即使寒窗苦读,仍然难以出头。

落叶枫声:
好像是武则天出的题,大家大概看看吧[doge] 出自《历代状元文章汇编》一书

苦行僧流浪汉与乞丐:
现在高考语文也是这样[吃瓜]老子考了三回高考,看着他变化的,坐标河北,不是以前的歌颂总结就能得分了[笑哭]

【回复】本来生硬的歌颂总结就拿不了高分,高分要论点有力论据丰富,起承转合这些好的部分要一眼都能看出来。
【回复】回复 @雪碧加冰最为致命 :对啊,说的就是你这一套,现在不能这么玩了
液氧灭火器:
有一种题目非常坑,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题目就两个字,红白 考生需要从海量背过的文章中匹配题目,加以论述

大铁板鱿鱼:
科举考试也是有贴经和墨义的,还是得背

forever躺平:
第一篇我还能编出点东西,后面两个恕我才疏学浅[笑哭]

姬木青:
海瑞要是个进士出身,治安疏这种东西就不可能出来,试卷会教你怎么和光同尘[吃瓜]

可堪无酒又无人:
清朝科举问了拿破仑,一群老儒生说,我古代就有项羽力能扛鼎的故事,何况拿一破轮乎

每天十八公斤凤梨:
别的不说,就是留下来的试卷,状元的字明显都好看。

【回复】回复 @北腿爸爸南拳妈妈 :这你就是张嘴就来了,皇帝从秦始皇到溥仪一共400多,状元时间间隔短,也有文状元680多,武状元180多。
【回复】回复 @北腿爸爸南拳妈妈 :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得有很多次科举吧,每次都有一个状元,应该皇帝数量少吧
【回复】回复 @违规名称已注销 :[doge]假如皇帝隔几天换一个,几个月换一个呢
l长春i:
绿水与白鹅有锤子关系,黑鹅就不能下水吗?

吐槽 科举 状元 秀才 理论 四书五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